最新消息:

俊和公布「组装合成建筑法」研发成果

专栏 admin 0评论
2020年11月23日 15時42分

      


俊和公布「组装合成建筑法」研发成果

俊和成香港首家建筑公司以「混凝土组装合成建筑法」建造最高达40层的楼宇
专利墙壁连接技术减少墙身厚度 增加楼房实用面积

香港, 2020年11月23日 – (亚太商讯) – 俊和建筑控股有限公司(「俊和」)一直积极研发针对建造业的创新科技,以提升建造效率,推动建造业转型。为配合建造业创新发展的大趋势,俊和联同巴马丹拿集团(「巴马丹拿」)研发了创新的「墙壁连接技术」,应用于「混凝土组装合成建筑法」(「混凝土MiC」)上,此技术以及整套混凝土组装合成建筑方法已通过屋宇署的「预先认可机制」(In-principle Acceptance),允许其应用于香港的楼宇发展项目;而「混凝土MiC」的「墙壁连接技术」也获批专利,让俊和成为香港首家建筑公司,拥有以此建筑法的设计及施工方案,可建造最高达40层的楼宇,大大提升建造效能。

以俊和及巴马丹拿研发的混凝土MiC建成之「五面模块两房单位」BIM模型



「MiC」是一种创新的建筑方法,透过「先装后嵌」的概念,把现场建筑工序转移至厂房进行,预先在厂房中制造独立的「组装合成」组件(包括装饰工程、固定装置﹑配件及屋宇设施的组装工序),再运送至工地装嵌,故楼宇在组件送达工地前已大致完成。「MiC」目的是减省现场施工工序,避免建筑过程受天气、劳动资源和场地限制,提升建造业的生产力、安全及可持续性,从而令建造过程更易掌控及更安全。

现时香港「MiC」模块主要采用「钢结构」模式,与之相比,俊和及巴马丹拿所研发的「混凝土MiC」具相当大的成本效益。首先,已获批专利的「墙壁连接技术」能令墙身厚度减少,增加楼房实用面积;而混凝土结构模块的最大优点是耐用性高,亦容易达至订明耐火要求;保养方面,混凝土模块由建造完成至首次维修保养之时距较钢结构模块长,往后维修频繁程度亦相对低;再者,混凝土模块应用于楼宇图则设计上灵活性强,可除去传统「MiC」倾向「死板」之观感;同时,以混凝土建造的楼房,于隔音及隔热方面等效能均表现良好,故此,俊和认为混凝土模块更切合私楼市场普遍期望及要求。

「混凝土MiC」具备以上多项建筑优势,然而其模块复杂精细,在设计及施工上均有不同难度及限制。幸而俊和拥有丰富的建造经验和专业成熟的建筑信息模型 (BIM)团队,能于此领域中提供一站式由设计至建造的解决方案,将「混凝土MiC」纯熟运用于各工程项目之中;而巴马丹拿亦拥有丰富工程设计经验,其MiC技术发展成熟,于「混凝土MiC」研发上大有助力。

俊和建筑控股行政总裁李家粦测量师表示︰「公司多年来一直致力研发适用于建筑行业的创新科技,能够成功引入『混凝土MiC』,以及成为香港首家建筑公司以此技术建造最高达40层的楼宇,我们实在感到十分鼓舞。凭借俊和50多年建筑经验和专业成熟的团队,以及巴马丹拿的专业设计方案,定能将此技术推而广之,应用于更多建造项目上。未来,我们会继续致力研发针对建筑业的创新科技,为香港建筑业的未来出一分力,携手建构更宜居及更先进城市。」

俊和旗下的创新科技品牌「Inno@ChunWo」,于元朗设立一个名为「俊和创展基地」的创新科技展示中心,预计于明年初启用。中心将会展示以「混凝土」及「钢结构」两种MiC模式建造的示范单位,日后亦会加入不同的建造业创新科技予业界及公众参观。



News URL: https://www.acnnewswire.com/press-release/simplifiedchinese/62873/

转载请注明:牛牛网 » 俊和公布「组装合成建筑法」研发成果

与本文相关的文章

您必须 登录 才能发表评论!